台灣文蛤 M. taiwanica

台灣文蛤(學名:Meretrix taiwanica),又稱蚶仔、粉蟯,是簾蛤科文蛤屬的一種。主要分布於臺灣西部海岸和中國南部到越南北部海岸一帶。此種為台灣的原生種,當地年產逾四萬噸。

發現過程

2017年,中國科學家發現中華文蛤(M. petechialis)有遺傳學孤立的南北兩分支,分布範圍的分界線在福建一帶

2019年,台灣漁民反映淡水河產文蛤捕撈量逐年下滑,偶有暴斃事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研究人員蕭聖代和莊世昌進而展開文蛤棲地調查及復育工作。調查過程中,經分子生物技術基因鑑定發現[3],台灣養殖的「文蛤」並非之前認為的麗文蛤(M. lusoria),而是一個分開的原生物種。新種和之前發現的南部分支是同一種群。

此發現於2023年3月正式發表於Molluscan Research中,並將新種命名為「台灣文蛤」(M. taiwanica)。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文蛤

文蛤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屬於蛤蜊科。文蛤是一種重要的經濟貝類,在世界各地都有養殖。文蛤養殖一般分為兩種方式:一是灘涂養殖,二是池塘養殖。

灘涂養殖是一種傳統的養殖方式,在潮間帶的灘涂上挖溝,將文蛤苗放入溝中,文蛤靠吸食底泥中的食物生長。灘涂養殖的優點是成本低,但缺點是產量低。

池塘養殖是一種較新的養殖方式,在池塘中注入海水,將文蛤苗放入池塘中,文蛤靠吸食池水中的食物生長。池塘養殖的優點是產量高,但缺點是成本高。

文蛤養殖

1. 水質:文蛤對水質要求較高,水質必須清澈、無污染。
2. 溫度:文蛤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
3. 食物:文蛤是濾食動物,需要吃大量的浮游生物。
4. 病害防治:文蛤容易感染病害,養殖戶需要注意防治。

文蛤養殖是一種重要的產業,對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蛤養殖可以為漁民提供收入,也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海產品。

野生文蛤和養殖文蛤的區別

  1. 生長環境:野生文蛤生長在自然環境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水質、溫度、食物等。養殖文蛤生長在人工養殖池中,水質、溫度、食物等都由養殖戶控制
  2. 肉質:野生文蛤的肉質一般比養殖文蛤的肉質更鮮美、更有彈性。這是因為野生文蛤在自然環境中可以自由活動,吃到各種各樣的食物,而養殖文蛤在人工養殖池中只能吃到有限的食物。
  3. 價格:野生文蛤的價格一般比養殖文蛤的價格更高。這是因為野生文蛤的產量較低,捕撈成本較高。

總的來說,野生文蛤和養殖文蛤各有優缺點。野生文蛤肉質更鮮美、價格更高,但產量較低、捕撈成本較高。養殖文蛤肉質也鮮美,價格較低,但肉質不如野生文蛤鮮美。

野生文蛤產量的影響因素

  1. 水質:文蛤對水質要求很高,需要生活在清澈、無污染的海水中。如果水質受到污染,文蛤會生長緩慢,甚至死亡。
  2. 溫度:文蛤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如果溫度太高或太低,文蛤會生長緩慢。
  3. 食物:文蛤是濾食動物,需要吃大量的浮游生物。如果食物不足,文蛤會生長緩慢。
  4. 病害:文蛤容易感染病害,如文蛤赤潮、文蛤白點病等。如果沒有做好病害防治,文蛤會大規模死亡。
  5. 人為捕撈:過度捕撈會導致野生文蛤產量下降。

保護野生文蛤資源

  1. 加強對水質的保護,減少污染。
  2. 合理控制捕撈量,避免過度捕撈。
  3. 推廣人工養殖,增加文蛤的供給。
  4. 提高人們對野生文蛤資源的保護意識。